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

传统银行业:如何应对冲击把握机会

三位银行界风云人物在谈论银行业的冲击与机会。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

广西新闻网-南国早报记者 唐志强

一季度中国经济增幅下滑到7.4%,随着经济增速放缓、信贷资金进一步收紧,加上互联网金融的风生水起,传统银行的未来更显扑朔迷离。4月21日上午举行的2014年中国绿公司年会分论坛上,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,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、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,长江商学院副院长,金融系教授陈龙等人畅谈了中国银行业发展机遇这一话题

资金使用效率低

导致钱紧

去年6月以来,“钱荒”成为热词,但实际上中国的M2(广义货币)增速相当快,既然国家发行了这么多的货币,钱究竟去哪里了呢?

“我觉得关键不在于钱紧不紧,主要是看钱的使用效率高不高。”杨凯生认为,主要看一些在建的项目和已建成的项目是否属于过剩的产能,如果这方面的问题不大,说明资金投放还是正常的。

马蔚华说,目前的M2和融资总量都比较正常,中国长期积累下来的货币总量相当大,“钱荒”并不会成为常态。不少人喜欢把经济增幅放缓归结为资金面的问题,其实并不是这样的。在他看来,中国目前的问题主要是产能过剩,一些僵尸企业的出现导致了僵尸信贷现象,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。他说,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,由于地方政府过分追求政绩,导致产能严重过剩。2003年工信部统计出三个行业产能过剩,一直说要压缩过剩产能,可到了2013年,过剩的行业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增加了5倍。

谈及前景,两人都认为没必要悲观,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,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换挡期,正在调结构消化过剩产能,加快资金周转能力。

可与互联网金融

互补共赢

近期,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风生水起。不少人惊呼,互联网金融即将对传统银行带来很大的冲击。

杨凯生认为,首先从数据来看,中国银行业的存款规模是150万亿,跟余额宝目前的8000亿规模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;其次,余额宝的资金最后还是得进入银行的渠道,变成银行的存款。有些银行因存款富余而不接受余额宝的这笔存款,但有些资金压力大的银行则愿意高息接受,这也导致了银行间存款的结构调整。实际上,钱还是那些钱,只是由以前的客户个人存款或者公司存款变成了同业存款,银行付出的资金成本增加了,但谈不上致命性的影响。

 下一页
第 [1] [2]  页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0
0
0
0
0

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

相关文章

高清图集推荐